佛山市农业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70054号的答复意见
李蕾、李霞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佛山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建议》(第20170054号)的提案收悉,感谢您们对佛山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都市农业发展,坚持走“绿色、生态、高端”的都市农业发展路子,将发展都市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绿色生产、科技创新、观光休闲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农业,在发挥农业保安全保供给、农民就业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开发农业的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生态平衡、环境美化等拓展功能,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推动农业产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2016年,佛山农业总产值29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万元;农用地产出率达2.4万元/亩,位居广东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约3倍。种植业、水产业、畜禽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约为35:39:2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种苗供应基地和鲮鱼罐头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供港鱼和北运淡水鱼供应基地,“中国鳗鱼之乡”、“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和“中国花木之乡”也相继落户佛山,并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市。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现代都市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确立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同城化、农民职业化”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以《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为依据,编制了《佛山市农业林业与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推进农业高端化、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大反哺‘三农’力度”6项重点任务,以及“三区四组团”的产业布局规划(“三区”是指三大林业生态区,即西部、北部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改善区和东部、南部生态建设区。“四组团”是指四大产业组团,即优质水产业组团、优稀花卉业组团、特色蔬菜产业组团和环保畜禽业组团)。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意见》,编制佛山市“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并围绕农业公园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农村金融、农产品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逐步形成了1+N(1个统领文件、N个配套文件)的现代都市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与此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现代都市农业投入,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扶持资金6000万元,以项目建设、补助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式,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公园等建设,促进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大力培育现代都市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通过加强培训、项目扶持等途径,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都市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经营主体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目前,全市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个,“菜篮子”基地62个。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争取上市融资,引领我市现代都市农业走向高端化。目前我市现有上市农业企业2家,OTC挂牌及登记企业10家。二是加强农业招商引资,以项目引进的方式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农业投资项目近30个,累计投资额9亿元。三是积极培育农业商会、协会、学会等涉农社会组织,推动成立佛山市农业旅游协会和佛山市农业产业商会,积极承接政府培训、农业名牌认定等各项活动和职能转移,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四是率先在全省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精准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产业工人。近五年,全市开展各类农业技术、科技下乡等培训农民累计达18万人次,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培训、鉴定5000多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00人。五是积极开展农业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举办佛山农业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加强与省外人才聚集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等方式,满足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目前,全市认定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42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园艺、园林、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农学类本科专业,在校生有400多人;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平洲校区开设有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人数约200人;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农村电气专业,在校生60多人,致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专门人才。
(三)加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载体建设
农业园区往往聚集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科研推广、科普培训、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多个产业链条,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年来,我市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思路,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取省财政资金2000万元将广东万顷园艺世界建成粤台农业合作又一核心区,现核心区入驻企业220家,成为我市继花卉世界后又一综合性农业园区。出台市级园区认定标准,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5家,总面积11.4万亩,入驻经营企业1000多家,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2015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竞争性择优选择7个重点园区,连续3年进行扶持,每年投入400-600万元,撬动各类资金投入近40亿元,全市初步形成了“2+7+N”(2个核心区、7个重点园区和一批星级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成功举办了三届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合作交流、展示展销的平台。
(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坚持用建设景区的理念发展休闲农业,关注新需求、聚焦新业态,以农业公园、农业观光旅游为抓手,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公园建设。市农业局出台了《佛山市农业局关于推进佛山农业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2016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10个“内涵多元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休闲功能突出、生态效益明显”的佛山农业公园,吸引了南方日报、佛山电视台等市内外10多家媒体争先报道,为我市发展休闲农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培育特色农业休闲品牌。高明盈香生态园、陈村花卉世界、长鹿农庄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人次和营业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农业向第三产业延拓融合发展。我市各地注重轮作与土壤改良、发展休闲农业的结合,如高明区崇步农业园区,每年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和紫云英,在有效改良土壤的同时,连片的“花海”每年吸引游客40万人次。同时,将休闲农业与“菜篮子”基地建设相结合,拓展生产型基地的休闲观光功能,提升农业附加值。三是培育“农业+旅游”展会品牌。去年9月,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成功举办了广东(佛山)“农业+旅游”文化节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销博览会。展会期间,启动了休闲农业万人体验游活动,现场发布体验线,吸引了市民广泛参与,人气旺盛,客流量近10万人次。本届博览会搭建了一个以“农业+旅游”为主题内容的产业合作平台和交流盛会,也为宣传和推介我市休闲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据统计,我市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中国森林体验基地1个、市级休闲观光类农业园区11个、佛山农业公园10个。
(五)加强现代都市农业用地管理
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将解决现代都市农业用地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等方式,想方设法确保现代都市农业企业的用地。为破解制约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土地瓶颈,市国土规划局、农业局依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和省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在2013年出台的市级管理细则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设施农用地管理政策,拟从明确设施农用地的管理方式、界定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申报设施农用地流程等方面,对我市设施农用地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该文件的实施将对我市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要,推动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较大作用。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明确规定,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不属于设施农业。其用地中相关农业生产的部分,属于农用地,依据规定按农用地进行管理;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因此该类型的涉农用地,确需建设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六)加强农业科技竞争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市分别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茶花分子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合作项目,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率先建立佛山市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加大农业招才引智力度,成立了我市农业科学领域首个院士工作站。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2012年以来,我市共安排资金4600多万元,扶持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05个。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种业研发水平逐步提高,“三水白鸭”等2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南海黄麻鸡I号”等4个家禽配套品系获得国家级家禽配套品系。干清粪、雨污分流、沼气池等环保生产技术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全面应用,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逐步推广,全市建有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9个、省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49个。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引领农业生产朝绿色生产转变。目前,全市“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产品15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6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产品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件,省级名牌产品(农业类)38个。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推行标准化。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菜篮子”基地实现“六有”(有标识、有二维码追溯、有品牌、有产销对接、有无公害以上认定、有检测室)和推进“四项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亮标经营、菜篮子配送车、实时监测);二是把好产出关。切实推进监管关口前移,严格把控农产品产出安全。在全省率先开展淡水鲜活水产品标识试点管理,率先实行活禽“统一屠宰,生鲜上市”,率先实施全市肉品冷链统一配送管理。目前,全市可溯源水产品已扩大至6个品种,交易量达8.5万吨,肉品车辆配送基本实现GPS全覆盖。三是织好监管网。构建了市、区、镇及基地(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成市级检测中心1个、区级5个、镇级检测站32个。建立了农药经营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办法、高毒限用农药实名销售制度、农药使用审核官制度、农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实施兽药经营企业GSP管理制度、HACCP质量安全监管风险防控体系。四是完善执法关。成立了市级、区级农业行政执法综合队,对农产品和农资产品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保持持续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八)培育发展“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市农业局建成了动物检疫管理数据中心、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网络申报管理系统、佛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水产品标识溯源数据中心、佛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服务系统、“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系统等六大系统,积极推进佛山市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向全市农业企业自建物联网系统免费提供应用平台,努力构建一库、一网、一图、一平台“四位一体”的智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市经信局积极打造“佛山市数据开放平台”,整合汇总我市涵盖农业数据在内的可开放数据,积极向公众提供数据资源服务。目前,平台共收集了38个政府部门合计310余条政务开放目录,首期功能计划于2017年上线试运行。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印发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佛府办〔2016〕37号),统筹推进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形成土地产出率高、科技水平高、安全水平高、组织化程度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高和农业生态功能强的“五高一强”发展格局,引领佛山农业朝都市农业加速迈进。
(一)建立财政长效机制,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我市将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不低于5000万的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双创”、农业品牌、农业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化项目等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政府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到佛山市创业发展,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和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集资金的投资体系,提高农民参与佛山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并制定了改革试点方案,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观光休闲农业等方面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协调性,为工业化、城镇化先行发展地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新经验。实施农林业和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三区四组团”建设,推进产业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按照“一增一稳一减”的原则,以都市精品农业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高值特色花卉和优质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休闲农业,在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推动水产养殖的产业转型、结构转换、模式转轨,着力发展生态型、节粮型畜禽养殖业,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三)加强农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有序发展。对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数量和质量双重严格保护,我市农业与农村发展规划建设应遵从国家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合理规划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选址在农业板块用地的区域内,并具有资源条件好、环境质量佳、连片、规模大的特点,以确保农业园区用地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占补平衡管理,控制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市设施农业用地的使用和管理,印发规范性文件《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 佛山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根据土地消纳能力、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科学布局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良好机制,综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化肥和农药零增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推进种养结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集约化利用能力、农业绿色增产能力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能力。划定水产禁限养区域,加强水产养殖排放污染检测和治理,促进水环境的改善。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通过实施酸化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等措施提高耕地基础生产能力。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政策扶持与指导协调并举,贯彻执行省政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5+1”链条建设的精神和要求,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力争到2020年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0家以上,农业经营规模化率达90%以上。加强对特色产业、创意农业、流通类农业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升级创“龙”。支持龙头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争取上市融资,进一步做大做强。
(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推进佛山农民职业化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认定工作,着力为佛山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一批“懂文化、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四懂”新生代农业产业工人。每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或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职业农民1500人以上。积极搭建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省农科院佛山分院和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攻关,促进农业科技转化和成果应用。构建“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七)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新兴业态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和网络推广活动,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聚集、流通的重要基地。到2018年,全市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建设多层次农业网络旗舰店、农产品网店、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农村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农业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业态,促进农业“跨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筹备举办农业嘉年华活动,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内涵多元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休闲功能突出、生态效益明显”的佛山农业公园。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农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佛山市农业局
2017年8月24日